春望词四首·其二
薛涛〔唐代〕
揽草结同心,将以遗知音。
春愁正断绝,春鸟复哀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采摘小草结成同心结,将它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心上人。
春愁伴着春光同我告别时,那不知我心事的子规鸟却哀鸣不歇。
注释
揽草:采草。
结同心:同心结。旧时用香辈或销带打成的连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萧枫,桑希臣编.唐诗宋词元曲 2:线装书局,,2002.01:第545页
2、
杨鸿儒编著.爱情诗评译:华文出版社,2001.01,:第145页
简析
《春望词四首·其二》是一首五言绝句,此诗以春草表示固结同心。“揽草结同心”是指用草编成同心结,将香草结成同心的样式,准备送给理想中的恋人,表现出怀春的感情。这首诗用两典故:“同心结”和“子规鸟”,来表示心中的情爱,可同心结无法送达,蕴结着怅惘、幽恨又无奈的复杂感情。
创作背景
这组《春望词》写于薛涛隐居浣花溪时期,此诗为其中第二首。此时,她虽刚年过四十,却已饱经人生沧桑。十二年屈辱的乐伎生涯中,她曾被罚往荒蛮边关,也曾拥有过节度府校书郎的尊贵地位。在终于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自由身后,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,在浣花溪畔开始了新生活。本该是高兴的事,但是若无那有情人分享,便成了那“空谷幽兰”“栈桥梅花”只能孤芳自赏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刘天文·薛涛诗四家注评说:巴蜀书社,2004
薛涛
薛涛(约768~832年),唐代女诗人,字洪度。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,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。居成都时,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,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。韦皋任节度使时,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,但因格于旧例,未能实现,但人们却称之为“女校书”。曾居浣花溪(今有浣花溪公园)上,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,后人仿制,称“薛涛笺”。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。 91篇诗文 28条名句
劝学
孟郊〔唐代〕
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。
人学始知道,不学非自然。
万事须己运,他得非我贤。
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。
始得西山宴游记
柳宗元〔唐代〕
自余为僇人,居是州,恒惴慄。其隟也,则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。日与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穷回溪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。到则披草而坐,倾壶而醉。醉则更相枕以卧,卧而梦。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。觉而起,起而归;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,皆我有也,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。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坐法华西亭,望西山,始指异之。遂命仆人过湘江,缘染溪,斫榛莽,焚茅茷,穷山之高而止。攀援而登,箕踞而遨,则凡数州之土壤,皆在衽席之下。其高下之势,岈然洼然,若垤若穴,尺寸千里,攒蹙累积,莫得遁隐。萦青缭白,外与天际,四望如一。然后知是山之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。悠悠乎与颢气俱,而莫得其涯;洋洋乎与造物者游,而不知其所穷。引觞满酌,颓然就醉,不知日之入。苍然暮色,自远而至,至无所见,而犹不欲归。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,游于是乎始。故为之文以志。是岁,元和四年也。
放言五首·其五
白居易〔唐代〕
泰山不要欺毫末,颜子无心羡老彭。
松树千年终是朽,槿花一日自为荣。
何须恋世常忧死,亦莫嫌身漫厌生。
生去死来都是幻,幻人哀乐系何情。